旅人空間設計
    樓中樓格局室內裝修全攻略:設計重點、風格建議與實用技巧

    樓中樓格局室內裝修全攻略:設計重點、風格建議與實用技巧

    發布日期:

    什麼是樓中樓?認識格局特性與優缺點

    在現代住宅設計中,「樓中樓」是一種兼具視覺美感與空間彈性的熱門格局。無論是在都市小坪數住宅,還是豪宅規劃中,樓中樓總能創造出不同於一般平面格局的獨特風貌。那麼,到底什麼是樓中樓?它有哪些優點與缺點?又適合哪些居住需求呢?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樓中樓格局的定義、特色與實用考量。


    樓中樓是什麼?定義與空間概念

    所謂「樓中樓」,又稱「夾層住宅」,是指在一層樓內利用挑高空間加建夾層,使住宅內部看起來像是有兩層的格局。這種設計不屬於真正的雙層樓房,而是透過建築設計巧妙利用高度差,增加室內使用面積與功能區域。

    一般而言,樓中樓的建構需要樓層原始高度達到 4.2 米以上,才能確保上下層皆具足夠的活動空間與舒適度。


    樓中樓與夾層的差別

    雖然「樓中樓」與「夾層」常被混用,但在法律與建築術語上有所區分。夾層通常是指原建物未經申請、擅自加建的中間層,有可能涉及違建;而樓中樓則是在設計初期就納入規劃、經合法審核通過的結構。

    因此,在購買或裝修樓中樓住宅時,務必確認其是否為合法設計,以避免後續產權爭議或被勒令拆除的風險。


    樓中樓的優點

    1. 空間利用率高

    樓中樓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能夠「垂直擴展」空間,特別適合小坪數住宅。藉由夾層設計,可將上層作為臥室、書房或儲藏空間,下層則保留客廳、廚房與餐廳,大幅提升居住機能。

    2. 視覺開闊,層次分明

    挑高設計帶來寬敞的視覺效果,使整體空間感更為舒適,並創造出層次感。從下層仰望上層,有種居住在小型「LOFT」的現代感。

    3. 設計風格多元

    樓中樓設計適合融入多種風格,如工業風、現代簡約、北歐風等,皆能展現空間的特色與主人的個性。


    樓中樓的缺點與潛在問題

    1. 施工與裝修成本較高

    因為需考量樓梯、樓板結構、加強隔音與穩定性,樓中樓的裝修難度與成本普遍高於一般平面住宅。此外,挑高空間也需投入更多冷暖氣能調節。

    2. 上下樓動線不便

    若居住者為年長者、孩童或行動不便者,上下樓梯的動線可能造成不便,甚至存在跌倒風險。

    3. 採光與通風挑戰

    若上層區域設計不良,容易造成空氣不流通、悶熱或陰暗的問題。需特別留意採光窗設計、通風口安排,才能確保室內舒適。

    4. 法規限制與合法性問題

    某些樓中樓若未依建築法規設計,可能被視為違建。購屋前務必檢視產權文件,並向建築師或相關單位確認格局是否合法。


    樓中樓適合哪些人?

    樓中樓格局特別適合以下幾類人群:

    • 單身族群與新婚夫妻:坪數雖小但機能齊全,可將空間切割為工作與生活區。
    • 設計愛好者:喜愛空間設計、想打造個性化居家的屋主。
    • 小家庭或親子空間:可區分孩子與大人使用區域,提升互動與生活品質。

    不過,若家中有行動不便者或年長者,則需審慎考慮樓梯動線的實用性與安全性。

    樓中樓室內裝修設計前的關鍵考量:打造理想空間不可忽略的細節

    樓中樓(Loft)因其挑高空間與獨特視覺層次,成為近年來熱門的住宅選擇。不論是新成屋、老屋翻修或小坪數空間最大化,樓中樓都提供了更有彈性的使用方式。然而,看似美觀實用的樓中樓裝修,若在設計初期忽略某些關鍵要素,後續不但影響居住品質,甚至可能衍生安全與違規問題。

    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「樓中樓室內裝修設計前的關鍵考量」,讓你在動工前就做好萬全準備,打造真正舒適、實用又合法的理想居所。


    一、樓中樓裝修前一定要確認:建築合法性與結構條件

    1. 樓高是否足夠?

    樓中樓的基本前提是樓層高度須達 4.2 米以上,才能在上下層皆保有合理的淨高(通常下層 2.2 米、上層 1.8~2 米為最低標準)。如果樓高不足,勉強設置夾層容易造成壓迫感,甚至違反建築法規。

    2. 是否為原設計樓中樓?

    部分建案原本就設計為樓中樓,屬於合法格局;若是自行加建夾層,則有違建疑慮,未來可能被要求拆除。裝修前應確認產權登記、使用執照與格局圖是否相符,必要時諮詢建築師或代書。


    二、空間規劃:格局、動線與實用性是裝修關鍵

    1. 樓梯設計影響整體空間

    樓中樓必備樓梯,其形式(直梯、旋轉梯、折疊梯)會直接影響動線與空間分配。直線樓梯佔地大但安全性高;旋轉樓梯節省空間但行走不便。應根據使用頻率與住戶年齡層選擇最適合的樣式。

    2. 上下層功能明確劃分

    常見配置為下層公共空間(客廳、廚房、餐廳),上層則做為臥室、書房或儲藏室。設計時應考量動線便利與生活習慣,避免上下頻繁搬運物品造成困擾。

    3. 善用收納設計

    樓中樓空間有限,裝修時建議導入多功能家具與隱藏式收納設計。例如樓梯下方可設計成櫃體、抽屜,兼具美觀與實用性。


    三、結構安全與隔音設計不可忽視

    1. 樓板結構需加強

    加建的夾層樓板需有足夠承重能力,避免日後因結構不穩而產生下陷、晃動或安全疑慮。建議請合格營造廠或結構技師評估設計。

    2. 隔音設計須到位

    樓中樓的夾層通常使用輕鋼架或木板結構,隔音效果較差。可在地板鋪設吸音墊或隔音棉,有效減少腳步聲、家具移動聲對樓下干擾。

    3. 防火、防潮、安全性設計

    夾層材料須考慮防火等級與防潮能力,避免因環境潮濕而腐壞。樓梯與欄杆高度需符合安全規範,特別有孩童家庭更需強化防護設計。


    四、採光與通風的整合設計不可少

    1. 夾層容易產生悶熱問題

    熱空氣往上升,使樓中樓上層常因通風不良而悶熱。設計時應考慮加裝循環風扇或冷氣出風口,避免空氣滯留。

    2. 自然採光最大化

    若格局允許,可利用玻璃隔間、半開放式設計,提升光線穿透力;善用天窗或挑高落地窗,也有助於改善光源不足問題。


    五、設計風格需兼顧比例與挑高感

    樓中樓的視覺重點在於「垂直延伸感」,挑高牆面與視線落差創造豐富層次。因此,在裝修風格選擇上,建議避開過於壓迫或繁複的裝飾:

    • 簡約風、北歐風、工業風皆為樓中樓常見首選風格
    • 利用垂直書櫃、吊燈、鏤空扶手增加空間視覺延伸
    • 色調宜以淺色系為主,提升整體明亮度與開闊感

    六、預算與法規雙重掌握,裝修才安心

    1. 預算要考慮樓梯、隔間、冷氣設備等額外費用

    樓中樓裝修通常比一般住宅更複雜,從設計、結構補強、空調配置到裝飾細節,費用較高。建議事前與設計師確認預算分配與工程內容,避免中途追加過多支出。

    2. 依法施工避免違建疑慮

    進行樓中樓裝修前,需確認是否需申請室內裝修許可。若涉及結構更動或加建,務必依規定辦理,避免日後產生法律糾紛或影響房屋價值。

     

    樓中樓室內裝修設計前的關鍵考量:打造理想空間不可忽略的細節

    樓中樓(Loft)因其挑高空間與獨特視覺層次,成為近年來熱門的住宅選擇。不論是新成屋、老屋翻修或小坪數空間最大化,樓中樓都提供了更有彈性的使用方式。然而,看似美觀實用的樓中樓裝修,若在設計初期忽略某些關鍵要素,後續不但影響居住品質,甚至可能衍生安全與違規問題。

    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「樓中樓室內裝修設計前的關鍵考量」,讓你在動工前就做好萬全準備,打造真正舒適、實用又合法的理想居所。


    一、樓中樓裝修前一定要確認:建築合法性與結構條件

    1. 樓高是否足夠?

    樓中樓的基本前提是樓層高度須達 4.2 米以上,才能在上下層皆保有合理的淨高(通常下層 2.2 米、上層 1.8~2 米為最低標準)。如果樓高不足,勉強設置夾層容易造成壓迫感,甚至違反建築法規。

    2. 是否為原設計樓中樓?

    部分建案原本就設計為樓中樓,屬於合法格局;若是自行加建夾層,則有違建疑慮,未來可能被要求拆除。裝修前應確認產權登記、使用執照與格局圖是否相符,必要時諮詢建築師或代書。


    二、空間規劃:格局、動線與實用性是裝修關鍵

    1. 樓梯設計影響整體空間

    樓中樓必備樓梯,其形式(直梯、旋轉梯、折疊梯)會直接影響動線與空間分配。直線樓梯佔地大但安全性高;旋轉樓梯節省空間但行走不便。應根據使用頻率與住戶年齡層選擇最適合的樣式。

    2. 上下層功能明確劃分

    常見配置為下層公共空間(客廳、廚房、餐廳),上層則做為臥室、書房或儲藏室。設計時應考量動線便利與生活習慣,避免上下頻繁搬運物品造成困擾。

    3. 善用收納設計

    樓中樓空間有限,裝修時建議導入多功能家具與隱藏式收納設計。例如樓梯下方可設計成櫃體、抽屜,兼具美觀與實用性。


    三、結構安全與隔音設計不可忽視

    1. 樓板結構需加強

    加建的夾層樓板需有足夠承重能力,避免日後因結構不穩而產生下陷、晃動或安全疑慮。建議請合格營造廠或結構技師評估設計。

    2. 隔音設計須到位

    樓中樓的夾層通常使用輕鋼架或木板結構,隔音效果較差。可在地板鋪設吸音墊或隔音棉,有效減少腳步聲、家具移動聲對樓下干擾。

    3. 防火、防潮、安全性設計

    夾層材料須考慮防火等級與防潮能力,避免因環境潮濕而腐壞。樓梯與欄杆高度需符合安全規範,特別有孩童家庭更需強化防護設計。


    四、採光與通風的整合設計不可少

    1. 夾層容易產生悶熱問題

    熱空氣往上升,使樓中樓上層常因通風不良而悶熱。設計時應考慮加裝循環風扇或冷氣出風口,避免空氣滯留。

    2. 自然採光最大化

    若格局允許,可利用玻璃隔間、半開放式設計,提升光線穿透力;善用天窗或挑高落地窗,也有助於改善光源不足問題。


    五、設計風格需兼顧比例與挑高感

    樓中樓的視覺重點在於「垂直延伸感」,挑高牆面與視線落差創造豐富層次。因此,在裝修風格選擇上,建議避開過於壓迫或繁複的裝飾:

    • 簡約風、北歐風、工業風皆為樓中樓常見首選風格
    • 利用垂直書櫃、吊燈、鏤空扶手增加空間視覺延伸
    • 色調宜以淺色系為主,提升整體明亮度與開闊感

    六、預算與法規雙重掌握,裝修才安心

    1. 預算要考慮樓梯、隔間、冷氣設備等額外費用

    樓中樓裝修通常比一般住宅更複雜,從設計、結構補強、空調配置到裝飾細節,費用較高。建議事前與設計師確認預算分配與工程內容,避免中途追加過多支出。

    2. 依法施工避免違建疑慮

    進行樓中樓裝修前,需確認是否需申請室內裝修許可。若涉及結構更動或加建,務必依規定辦理,避免日後產生法律糾紛或影響房屋價值。

    樓中樓空間放大術:小坪數也能有大空間感

    在房價高漲、坪數精簡的現代城市中,「小宅放大術」成為室內設計的熱門關鍵詞。其中,樓中樓格局因具備垂直延伸空間的特性,成為許多屋主在有限坪數中爭取更多使用機能的理想選擇。

    但光有樓中樓格局還不夠,要讓空間真的看起來「大」,就需要透過設計技巧來放大視覺感與使用效能。本文將分享多項實用的樓中樓空間放大術,幫助你的小坪數住宅也能住得寬敞舒適又有質感。


    一、挑高設計:營造視覺延伸感的第一步

    樓中樓最顯著的優勢就是擁有挑高樓層,這是創造「大空間感」的視覺基礎。設計時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強化挑高效果:

    • 使用垂直線條元素:像是從地面延伸至天花板的書櫃、落地窗簾、直立吊燈,都能自然拉伸空間高度。
    • 避免壓低天花板或厚重裝飾:讓挑高空間維持通透感,避免視覺壓迫。
    • 挑選合適的燈具:例如吊燈搭配軌道燈,可以增加層次,又不會搶走空間感。

    二、色彩運用:淺色調打造明亮寬敞感

    視覺空間的大小,很大程度受顏色影響。小坪數樓中樓裝修建議以以下色彩策略為主:

    • 牆面與地板採用淺色系:白色、米色、淺木色能讓空間顯得更開闊清新。
    • 保持色彩一致性:全室色調統一能減少「邊界感」,讓視覺自然流動。
    • 搭配玻璃或鏡面材質:反射光線,擴展空間感受,是小空間放大常見技巧。

    三、開放式設計:拆除隔間釋放空間感

    開放式格局是小坪數空間放大的關鍵策略,特別是在樓中樓住宅中,更應減少不必要的封閉隔間:

    • 開放式廚房與客餐廳整合:讓視線無阻,更有寬闊通透的生活場景。
    • 以玻璃拉門取代實牆:例如上層臥室若採用玻璃隔間,既保有隱私又不遮蔽光線。
    • 使用低矮家具與無背沙發:不阻擋空間延伸視線,讓空間自然「變大」。

    四、樓梯收納整合:活用每一寸可用空間

    樓中樓設計中不可避免要設置樓梯,而樓梯往往也是空間的「黑洞」。若能妥善規劃,反而能成為高效收納區:

    • 樓梯下方做成抽屜或衣櫃:儲藏日用品、鞋子或清潔用品。
    • 利用梯面打造開放層架:放書、擺設或裝飾品,一舉數得。
    • 選擇具收納功能的櫃體式樓梯:結合衣櫃、電視牆、書櫃,節省坪效又具設計感。

    五、多功能家具:一物多用、省空間又實用

    在有限空間內,家具的選擇與佈局非常關鍵。建議使用可彈性變換或具備複合功能的家具設計,例如:

    • 收納型床架或沙發床:下方設有儲物空間或可轉為床鋪,節省空間。
    • 可摺疊餐桌、壁掛桌:使用時打開,不用時收起,維持活動空間寬敞。
    • 升降茶几、伸縮書桌:一桌多用,靈活調整符合日常需求。

    六、視覺延伸技巧:善用鏡子與燈光設計

    視覺延伸是空間放大的祕訣,除了上述色彩策略,還可透過以下方法進一步強化空間感:

    • 在牆面或櫃面加入鏡子設計:讓空間視覺加倍擴張,也增加光線反射。
    • 增加間接照明與層次燈光:像是踢腳燈、天花間接燈、樓梯燈,都能創造柔和明亮感。
    • 使用玻璃材質欄杆、隔間:比起實體牆或鐵件,更不遮擋光線與視野。

    七、善用夾層配置:打造實用又舒適的生活分層

    樓中樓的最大價值之一,就是上下層功能可明確分離。如何安排夾層空間,會直接影響居住效率與空間感:

    • 上層適合作為臥室、書房或更衣間:保持安靜與隱私,若挑高不夠,建議選擇低矮家具。
    • 下層為公共區域,如客廳與廚房:安排通透動線與明亮採光,讓人一進門就感受到開闊氣氛。

     

    樓中樓裝修預算與法規注意事項:動工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

    樓中樓(Loft)格局因其挑高設計與空間靈活性,成為近年來都會小宅與設計型住宅的熱門選擇。不過,在享受樓中樓帶來的空間層次感之前,裝修預算編列與法規遵循是絕對不能忽略的兩大重點。許多屋主在規劃裝潢時,常因資訊不足而面臨預算超支或法規爭議,甚至遭遇違建拆除的風險。

    本文將深入解析樓中樓裝修的預算考量與法規限制,幫助你在動工前做好萬全準備,打造安心又合法的理想居家空間。


    一、樓中樓裝修預算如何編列最合理?

    1. 預算落點與影響因素

    根據市場行情,一般樓中樓裝修的總預算約落在 每坪 10–20 萬元不等,實際金額依以下因素浮動:

    • 房屋原始狀況(新成屋 vs. 老屋翻修)
    • 施工項目複雜度(是否拆除牆面、加建樓板、重做管線等)
    • 材料等級(使用高級建材或標準建材)
    • 家具與收納系統(訂製家具成本偏高)
    • 樓梯與夾層設計(這部分通常為預算關鍵)

    建議屋主預先與設計師討論需求與預算範圍,讓設計與花費達到平衡,不致後期追加預算。


    2. 裝修項目預算拆解建議

    以下為樓中樓常見裝修項目及建議預算分配比例:

    項目

    比例參考

    注意事項

    結構與樓板工程

    25–30%

    夾層樓板、鋼構、結構補強

    樓梯設計與施工

    10–15%

    材質與形式(直梯、旋轉梯)影響預算

    水電工程

    10–15%

    含冷氣配管、燈具、插座規劃

    木作與收納系統

    20–25%

    包含櫃體、電視牆、樓梯收納等

    地坪與油漆工程

    10–15%

    材質選擇影響預算(磁磚、木地板等)

    傢俱與軟裝配件

    10%

    可視情況延後採購,預留預算

    若預算有限,可優先保留在結構安全、動線規劃與基本機能上,再逐步添購裝飾與傢俱。


    二、法規注意事項:避免裝修違法成為違建

    1. 什麼樣的樓中樓是「合法」的?

    許多樓中樓物件原本就是建築師合法設計規劃的一部分,這類住宅在建物登記時就包含夾層,屬於合法建築範圍。但如果你是在裝修過程中「自行加建夾層」,就可能會落入違建風險。

    合法樓中樓需符合以下條件:

    • 建物原始結構具備挑高設計(樓高至少 4.2 米以上)
    • 夾層設計未違反建築法規(部分地區對夾層有使用面積限制)
    • 有經合法申請與建築師簽證
    • 裝修前完成室內裝修申請報備

    2. 樓中樓裝修是否需要申請?

    根據《建築法》與《建築技術規則》,若你的裝修涉及下列項目,就必須向縣市政府申請 「室內裝修許可」報備

    • 增設夾層或變更樓地板面積
    • 增建樓梯或拆除牆面
    • 變更格局影響結構或防火避難系統
    • 改動水電、瓦斯、消防設施配置

    如未依法申請就進行裝修,可能面臨罰鍰、勒令停工、甚至拆除等處分。


    3. 違建風險與後果不可忽視

    若裝修後夾層超出建築法規範圍,經檢舉或建管單位稽查,可能被視為違章建築。其後果包括:

    • 房屋交易時被註記為違建,影響轉售與貸款
    • 遇政府拆除令,需自行負擔工程費用
    • 屋主無法申請其他裝修或使用變更

    為避免陷入上述風險,建議裝修前就諮詢合格建築師或設計公司,確認設計內容與法規一致。


    三、與專業團隊合作,提升效率與合法性

    樓中樓裝修結合結構工程、室內設計與法規專業,建議找有經驗的設計師或設計公司合作。他們能協助你:

    • 評估空間合法性
    • 協助辦理裝修許可
    • 編列合宜預算與設計方案
    • 控制施工品質與進度

    別為了省下設計費,日後多花十倍處理違規問題。

     

    樓中樓裝修常見 Q&A:設計、法規、安全、機能一次解答

    樓中樓(Loft)格局因挑高設計與彈性空間使用,越來越受到小宅與新婚夫妻青睞。不過在實際裝修前,許多屋主常會遇到許多疑問,例如:夾層要不要申請?樓中樓會不會太悶熱?上下樓動線怎麼安排?本篇文章將彙整最常見的「樓中樓裝修 Q&A」,幫你一次解惑!


    Q1:什麼是樓中樓?和夾層有什麼不同?

    A 樓中樓是指在室內挑高空間中增設夾層,使住宅內部具備兩層空間使用機能,但仍屬同一層樓。若是建案原設計即包含夾層並經合法審核,即屬合法樓中樓。

    相較之下,「夾層」一詞常被用來指未經許可擅自增建的空間,若未經建管單位核准,有可能被視為違建。因此,在進行樓中樓設計前,應確認原始設計是否合法,必要時諮詢建築師或設計師。


    Q2:樓中樓裝修需要申請許可嗎?

    A 若裝修項目涉及以下事項,依法須申請「室內裝修許可」或「報備」:

    • 增設或更動夾層樓板
    • 拆除牆面或更動結構
    • 安裝樓梯、影響逃生動線
    • 改動水電、消防、冷氣系統配置

    若未申請就動工,可能面臨罰款、停工甚至強制拆除。建議與設計公司或建築師確認是否需要申請,並協助備妥相關圖面與資料。


    Q3:樓中樓的夾層可以當作臥室嗎?

    A 可以,但需考量幾個重點:

    1. 高度限制:建議夾層淨高至少 1.8 公尺以上,才能有舒適的臥室空間;若高度不足,建議作為儲藏區或書房使用。
    2. 通風與採光:夾層空氣不易流通,建議配置通風窗、排風扇或冷氣出風口,以維持舒適。
    3. 隔音需求:使用隔音墊、木地板或隔間材質改善上下噪音問題。

    若打算長期居住於夾層臥室,建議在設計階段就規劃好燈光、冷氣與隱私設備,避免日後重新施工。


    Q4:樓中樓冷氣怎麼設計才夠涼?

    A 冷氣設計是樓中樓裝修的常見痛點,因為熱空氣上升、夾層易悶熱,若設計不當會造成冷房效果差。

    建議冷氣配置方式如下:

    • 採用變頻多聯式冷氣(VRV / VRF):可一台主機控制上下層出風口,節能且效果佳。
    • 在夾層加裝循環扇:將冷空氣往上帶,避免冷熱層分明。
    • 設置上下層獨立出風口與溫控器:精準控溫效果佳。

    避免僅裝一台分離式冷氣,可能導致下層冷、上層熱,造成能源浪費與不舒適。


    Q5:樓中樓樓梯有哪些形式?安全性如何確保?

    A 樓中樓樓梯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:

    • 直線樓梯:穩定性高但占地大
    • 旋轉樓梯:節省空間但行走較危險
    • L 型 / U 型折線樓梯:兼顧安全與空間
    • 抽屜式/收納型樓梯:整合收納機能,節省坪效

    樓梯設計安全注意事項:

    • 扶手高度需達標(約 90 公分以上)
    • 每階梯面寬與高度需符合人體工學(建議寬 25~30 公分、高 18 公分以下)
    • 樓梯下方避免留空或裸露鋼架,需做結構加強或加裝收納櫃

    有幼兒或年長者居住者,建議選擇平緩的直線或折線樓梯,並加裝防滑設施與照明燈。


    Q6:樓中樓收納空間不夠怎麼辦?

    A 小坪數樓中樓空間有限,更需要聰明收納規劃:

    • 樓梯下方設計抽屜、衣櫃、櫥櫃:結合功能與美觀
    • 使用多功能家具:如升降桌、床底收納、摺疊沙發床
    • 向上發展空間:設置吊櫃、壁掛式收納、天花懸掛層板
    • 玻璃或鏡面櫃體:兼顧反光與收納效果,放大視覺空間

    善用每一寸空間,讓生活動線更順暢、空間更有層次感。


    Q7:樓中樓裝修預算會比一般住宅高嗎?

    A 通常會略高,原因如下:

    • 多一道樓層與樓梯施工成本
    • 需特別設計冷氣、採光與動線
    • 隔音、防火與結構補強需求
    • 小空間收納與家具多為訂製

    平均樓中樓裝修預算約每坪 12~20 萬元,建議在初期與設計師詳細討論預算分配,避免施工中不斷追加預算。


    結語:掌握關鍵問題,讓樓中樓裝修更安心

    樓中樓的裝修雖然充滿挑戰,但只要事前了解常見疑問,並與專業設計師溝通需求、預算與法規,就能打造一個既美觀、實用又符合法規的理想居家空間。

    若你正準備動工裝修,這篇 Q&A 提供的資訊將是你規劃路上的實用指南。想了解更多實例或風格建議,也歡迎延伸閱讀我們的「樓中樓風格推薦」、「空間放大術」等主題文章!

     

     

    狂賀!旅人空間設計粉絲專頁按讚數突破 18,000!

    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與肯定,未來我們將持續為大家帶來更多創意設計與優質服務,與您一起打造更美好的空間體驗! 🎉🎉

     

    室內設計專欄  室內設計文章推薦   室內設計案例及文章 案例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