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客廳化設計趨勢,捨去傳統客廳格局,打造新型態生活空間
發布日期:
影集追完、社交回到餐桌、在家工作成日常——「沙發面對電視」不再是唯一答案。
去客廳化將中央舞台交給餐廚、工作桌、興趣角與活動地坪:白天共學共辦公,晚上圍桌小聚或拉開瑜伽墊。
以下用動線分區、模組家具、電力弱電、光聲學與尺寸數據,教你把家從展示間變成真正好用的生活場域。
什麼是「去客廳化」?定義、適合族群與折衷方案
去客廳化的定義
「去客廳化」指的是以 多功能公共區 取代傳統的單一客廳配置。空間不再只圍繞電視,而能依需求切換:
-
餐聚:家人或朋友一起吃飯聊天
-
共學/工作:孩子讀書、父母在家辦公
-
運動:瑜伽、伸展、居家健身
-
手作:繪畫、木工、手工藝
-
音樂:樂器演奏或合唱
適合去客廳化的族群
1. 小宅族
坪數有限,希望透過彈性規劃「放大使用彈性」的家庭。
2. 在家工作或共學家庭
需要兼顧辦公與學習,客廳能轉換為共享工作區。
3. 輕社交族
平時不太看電視,更重視用餐或聚會氛圍。
4. 有嗜好的家庭
需要 留地坪 來運動、練樂器或做手作的使用者。
不那麼適合去客廳化的人
-
長時間看電視的族群
-
長輩以電視為社交核心的家庭
👉 折衷方案:
-
可移動電視車
-
投影設備
這樣既保留了看電視需求,又能保持空間彈性。
分區與動線設計|以中島餐桌為核心的居家規劃指南
四大分區設計
1. 餐廚核心
-
配置:中島+大桌
-
功能:吃飯 × 工作 × 桌遊 × 聚會
👉 打造家庭互動的絕對中心。
2. 彈性活動地坪
-
面積建議:180–220cm × 250–300cm
-
用途:鋪地毯、兒童遊戲墊、瑜伽墊、臨時聚會空間
👉 保持開放彈性,隨情境快速切換。
3. 專注工作/共學位
-
桌面深度:雙人位建議 60cm
-
配備:插座、網孔就近規劃
👉 適合在家工作、親子共學,避免干擾。
4. 興趣角
-
選項:樂器區、手作檯、閱讀躺椅+立燈
👉 為家庭成員預留「個人愛好空間」。
動線指標
-
主走道寬度:≥90cm
-
桌邊退讓距離:≥90cm,確保椅子拉出仍能通行
-
門口到核心:建議一條直達線,動線更流暢
口訣:
👉 人繞家具走,線電隨人走
(電力與弱電佈局需依動線規劃延伸,後續再落位)
家具模組與可變隔間設計|靈活打造彈性居家空間
核心家具選擇
1. 長桌
-
建議尺寸:寬 80–90cm、長 160–220cm
-
桌腳內縮設計,不擋椅腳,方便多人使用
👉 適合餐聚、工作、桌遊等多功能需求。
2. 可移動沙發/單椅
-
帶腳輪或輕量模組設計
-
可隨需求調整,適合 投影觀影、聚會圍坐 等場合。
3. 收納配置
-
餐邊櫃+工具牆(洞洞板)
-
可收納桌遊、文具、樂器配件,保持空間整潔。
彈性隔間設計
1. 滑動玻璃/百葉屏風
-
保留採光,兼具 降噪效果。
-
適合打造半開放式工作區或閱讀角。
2. 簾幕區隔
-
天花暗藏軌道,隨時拉起布簾切換空間模式。
-
可用於 專注工作模式/家庭影院模式。
3. 家具佈局避錯
-
避免 固定巨大 L 型沙發,會限制動線。
-
建議改用 2+1+腳凳組合,靈活度更高。
光線層次與情境照明設計|三層照明公式與參數指南
三層照明設計
1. 環境光
-
設計方式:線性洗牆、間接光源
-
效果:提供均勻明亮的基礎照度,避免眩光
2. 重點光
-
設計方式:吊燈打桌面、壁燈或畫燈照射端景
-
效果:凸顯重點區域,增加空間層次感
3. 工作光
-
設計方式:檯燈、立燈補光
-
效果:針對閱讀、學習、手作等活動提供專注照度
照明參數設定
-
色溫建議:2700–3000K(暖白光區間,舒適柔和)
-
CRI(顯色指數):≥90,還原物品真實色彩
-
餐桌水平照度:300–500 lx,既能看清食物細節又保持溫馨
情境模式案例
影院模式
-
配置:落地燈+間接光
-
效果:關閉頂光,降低眩光,營造沉浸觀影氛圍
用餐模式
-
配置:吊燈直打餐桌,搭配暖光環境照明
-
效果:氛圍溫暖,適合餐敘或聚會
工作模式
-
配置:檯燈、立燈補充直射光源
-
效果:提高專注度,避免眼睛疲勞
三種坪數配置範本|小宅、標準宅與大宅的動線與核心設計指南
小宅 15–25 坪:緊湊但靈活
-
餐廚設計:一字型廚房+160×80cm 大桌貼窗,兼具餐桌與工作桌功能。
-
書牆配置:對側設計書牆,搭配 可移動電視車,空間能快速切換。
-
活動地坪:保留 180×220cm 的開放地坪,適合瑜伽、兒童遊戲或桌遊聚會。
標準宅 26–35 坪:核心串聯
-
餐廚配置:中島(180×80cm)+餐桌(200×90cm)串聯,打造多人互動核心。
-
活動地坪:設於空間中央,方便連接餐廚與書房。
-
彈性書房:一側滑門書房,可依需求開合,兼具工作與休閒。
大宅 36 坪以上:雙核心規劃
-
雙核心設計:
-
餐廚核心:用於日常用餐與聚會
-
活動核心:適合投影、樂器演奏或居家健身
-
-
隔間策略:隱藏屏風設計,可切換為 影院模式/派對模式,提升空間多樣性。
共通原則:直線動線最順
不論坪數大小,都建議保留 「入口 → 洗手 → 餐桌」的直線動線:
-
動線清晰,避免繞路
-
回家先洗手再入餐桌,符合現代衛生與社交習慣
-
讓訪客與家人活動更順暢
裝修常見雷區與避錯|5 大錯誤一次破解
雷區 1:沒定桌尺寸就配水電
問題:插座與桌子、中島錯位,使用不便。
避錯方法:
-
先確定 桌子/中島尺寸,再決定插座與燈位。
-
建議繪製平面配置圖,精準定位水電點位。
雷區 2:固定大沙發卡動線
問題:L 型或大體量沙發,壓縮通道,影響流暢度。
避錯方法:
-
改採 輕模組沙發/單椅+腳凳 組合,靈活調整座位。
雷區 3:只剩頭頂白光
問題:單一頂燈,導致空間刺眼、缺乏氛圍。
避錯方法:
-
採 分層照明+調光設計
-
餐桌水平照度建議 300–500 lx,舒適又實用。
雷區 4:線材外露
問題:電線亂跑,影響美觀與安全。
避錯方法:
-
地插/線槽 先規劃
-
桌下做好 走線管理,避免凌亂。
雷區 5:把電視全砍掉,家人抗拒
問題:雖然流行「去客廳化」,但若家人習慣電視,容易產生爭議。
避錯方法:
-
改用 投影設備或可移動電視車,作為過渡方案。
結論
去客廳化不是「不要客廳」,而是讓公共區回歸生活本質:吃、聊、學、動、玩。
以餐桌為核心、模組家具為工具、電力弱電為底盤、分層照明為氣氛,不同坪數都能獲得更高的使用效率與更自由的生活方式。
FAQ|常見問題
Q1:長輩想看電視怎麼辦?
以可移動電視車或短焦投影折衷;不用時收回角落,保留活動地坪。
Q2:小宅怕雜亂?
長桌搭餐邊+洞洞板,桌面文件盤三層;規定「一面牆=一件端景」避免滿牆。
Q3:聲音會不會吵?
加地毯、窗簾、書牆降低混響;必要做滑門書房作專注/會議空間。
Q4:預算有限先投哪裡?
先做電力弱電與燈光調光,再買長桌+好椅子;沙發晚點補。
Q5:投影好還是電視好?
看習慣決定:投影沉浸、可收納;電視白天亮度佳。兩者都選可移動方案彈性最大。
Q6:有毛小孩怎麼辦?
地坪選耐刮耐髒材,地毯選可水洗;家具邊角倒角 R,設收納籃管理玩具。
Q7:舊屋也能做嗎?
可以。優先改電位/地插/網路/燈光,家具採輕模組,先試運行再追加裝修。
Q8:轉售會不會吃虧?
去客廳化多為家具與設備調整,保留基本電視牆/插座即可快速恢復傳統格局。
►以下還可以帶您瞭解,目前室內設計還有哪些風格,一次帶您看透透!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追尋佗寂風的生活美學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極簡風的現代居家空間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古典風格的優雅與傳統之美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開啟工業風之個性美學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美式風格中的隨興獨特魅力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波西米亞風格的層次交織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日系風的低調與平靜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無印風的簡約自然純粹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地中海的浪漫海洋空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