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人空間設計
    家中採光不足別煩惱!5大技巧讓室內自然光滿滿

    家中採光不足別煩惱!5大技巧讓室內自然光滿滿

    發布日期:

    先讓光進來,再把光留住與送遠

    採光不足,多半卡在三件事:光進不來、進來被吃光、進來走不遠

    用對窗飾與反射材讓光線自由通行,再靠色彩與格局把亮度推向房內深處。

    往往不必大拆大整,就能達成「視覺放大+真的變亮」。

    技巧一:窗飾升級——讓光進得來、控得住

    薄透不刺眼:紗簾/捲簾搭配

    • 雙層窗簾:薄紗(白/米 5–10%開孔)+遮光布;日間柔化眩光、夜間遮蔽。
    • 蜂巢簾Top-Down/Bottom-Up:上開下收,保留隱私仍引天光。
    • 百葉簾:葉片傾角 15–30°,把光「折」向天花,減少直射。

    尺寸公式(最有感的小改)

    • 窗簾桿高度:高於窗框 10–15cm,或貼天花,拉高視覺。
    • 寬度:窗寬+左右各 15–20cm窗外開減少遮擋玻璃面積。
    • 摺數:成品寬 ≈ 1.8–2.2×窗寬,避免扁平影響通光。

    避坑

    厚重簾箱不要壓在玻璃上方;簾箱退縮≥5cm,避免吃掉透光高度。

    技巧二:反射與色彩——把光留住不被「吃黑」

    牆頂色彩LRV(光反射值)建議

    • 天花:LRV 85(極淺白/暖白),是整屋「大反射板」。
    • 主牆:LRV 70±10(霧面淺灰/米白),柔和不眩。
    • 地面:LRV 30–50(中性木/石紋),避免地反光刺眼。

    鏡面與亮面材的聰明用法

    • 鏡子:置於窗邊側牆45–90°,反射進深;避免正對窗形成強反光。
    • 低鐵玻璃/拋光飾面:小面積作端景做「第二採光口」。

    避坑

    大面高光磚+正對窗=眩光與反射影;改用絲柔/蛋殼光塗料最穩。

    技巧三:借光格局——讓光走得更遠

    室內窗&半高隔間

    • 室內窗(清玻或霧玻):走廊、工作室向客餐廳借光;安全玻璃(強化/膠合)。
    • 半高牆 90–110cm+玻璃上段:保留區隔又不截斷採光。

    門片與動線

    • 玻璃拉門/無門檻滑門:通光又順行;轉角用L形玻璃放大視角。
    • 走道寬:≥ 90cm,避免高櫃「吃光」,高櫃退到背陰面。

    避坑

    長走道盡頭做端景亮點+洗牆光,避免「黑洞效應」。

    技巧四:導光技術——把天光推進室內深處

    光棚(Light Shelf)

    • 高度:窗上緣延伸 20–35cm水平板,將日光頂折至天花、走更遠。
    • 朝向:南/東南向效果佳(台灣緯度);搭配霧面白天花增散射。

    導光管/天窗(頂樓或獨棟適用)

    • 導光管:走廊、浴室、內廚房最佳;管內反射率高、口部加散光罩。
    • 平頂天窗:選Low-E膠合玻璃+遮陽簾,防熱又安全。

    避坑

    天窗必做止水收邊+斜度排水;導光管穿樓板需評估結構與防火。

    技巧五:外部遮擋與窗景整理——源頭先清乾淨

    把玻璃面積用好用滿

    • 窗框窄邊框大扇固定窗比例提高;活動扇改側開,少中橫。
    • 外部遮擋(陽台雜物、晾衣桿、茂密植栽)移位修剪,釋放視野角。

    玻璃與五金保養

    • 例行擦窗+軌道除塵,提升透光率與開合順暢。
    • Low-E玻璃選擇:兼顧隔熱與透光(可見光穿透率≥60%為佳)。

    不同空間的採光處方

    客餐廳

    • 室內窗借光到廚房;光棚+洗牆光提升深度感。

    臥室

    • 蜂巢簾Top-Down;鏡面放衣櫃側牆不對窗,柔亮易眠。

    走廊/玄關

    • 端景鏡+定向射燈;若可,開高側窗(門上亮窗)借客廳光。

    浴室

    • 霧玻/中空百葉玻璃取代實牆;導光管是無窗衛浴解方。

    結論|把「通光路徑」打通,家就自然亮起來

    採光是一條路徑:窗外 → 玻璃 → 窗飾 → 牆頂反射 → 格局延伸

    先做快見效的小改(窗簾、鏡、清障),再視需求升級(室內窗、光棚/導光管、色彩LRV)。

    當光進得來、留得住、走得遠,家就會亮、看起來更大,也更舒服。

    FAQ|常見8問

    Q1:鏡子放哪最有效?

    放在窗邊側牆45–90°,把光折向室內深處;避免正對窗造成眩光。

    Q2:沒有窗怎麼辦?

    考慮導光管或向臨近明亮空間開室內窗/亮窗,並用洗牆光補足視覺亮度。

    Q3:白牆一定最亮嗎?

    白牆最反光,但全屋高光易眩;建議天花高LRV、牆面霧面淺色的平衡組合。

    Q4:Low-E玻璃會變暗嗎?

    選擇可見光穿透率≥60%的規格,多能兼顧隔熱與亮度。

    Q5:百葉與蜂巢簾怎麼選?

    百葉易導光、可微調角度;蜂巢簾隔熱佳、Top-Down保隱私。看方位與需求搭配。

    Q6:光棚一定要做大嗎?

    不必。20–35cm的簡易光棚就能有效把光折向天花;關鍵是表面霧白與窗上緣位置。

    Q7:玻璃拉門會不會太亮刺眼?

    搭配霧玻/條紋玻洗牆光即可柔化;必要時加薄紗簾分時段遮蔽。

    Q8:租屋能做哪些不破壞的改善?

    抬高掛簾+薄紗、側牆鏡、輕便落地燈洗牆、整理窗前遮擋,花小錢最有感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►以下還可以帶您瞭解,目前室內設計還有哪些風格,一次帶您看透透!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追尋佗寂風的生活美學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極簡風的現代居家空間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古典風格的優雅與傳統之美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開啟工業風之個性美學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美式風格中的隨興獨特魅力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波西米亞風格的層次交織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日系風的低調與平靜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無印風的簡約自然純粹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地中海的浪漫海洋空間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狂賀!旅人空間設計粉絲專頁按讚數突破 18,000!

    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與肯定,我們將持續為你們帶來更多創意設計與優質服務,與你一起打造更美好的空間設計! 

    室內設計專欄  室內設計文章推薦   室內設計案例及文章 案例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