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+1 房怎麼規劃?主次臥配置、衛浴數量與分區一次搞定
發布日期:
所謂「5+1 房」,通常是五間臥室 + 一間彈性空間(書房/保母房/工作室/儲藏)。
房間一多,最怕晨間塞車、夜間干擾與家務動線打架。
公私分區設計:打造舒適住宅的兩條關鍵界線
在住宅規劃中,公私分區是最影響舒適度與隱私的核心。
透過正確劃分公領域與私領域、成人與兒少/長者區,不僅能讓動線更合理,也能提升生活品質。
界線一:公領域 vs 私領域
-
公領域:客廳、餐廳、廚房
-
私領域:臥室、書房
設計原則:
-
以 玄關—客餐廳—走廊門 為自然界線。
-
夜間可透過 暗線門設計,一鍵隔音降噪。
-
確保臥室不直接面對客廳電視牆背面,避免干擾睡眠。
界線二:成人區 vs 兒少/長者區
-
主臥套房:安置於住宅最內側,享有安靜與私密性。
-
長者房:靠近公區與衛浴,方便出入與照護。
-
兒少區:兩間臥室相鄰,能共享次衛,方便日常互動。
動線原則:
-
睡眠區 與 工作室 避免緊貼公共娛樂區,降低噪音干擾。
-
長者房與浴室距離短,減少夜間移動風險。
公私分區設計的好處
-
提升隱私:避免訪客或公共活動影響臥室安寧。
-
動線清晰:減少走動干擾,讓居住更有秩序。
-
生活便利:針對不同年齡層,配置最合適的空間位置。
臥室分配策略|5 間房間怎麼規劃才最順?
在家庭住宅設計中,臥室分配與空間規劃是影響居住舒適度的重要關鍵。
當家中有 5 間房 時,如何依照不同成員需求與生活動線分配,才能兼顧隱私、功能與坪效?
以下提供完整的臥室設計與尺寸指引。
臥室配置建議:五房格局最佳分配
1. 主臥室(1 間)
-
必備配置:獨立衛浴、步入式衣櫃或更衣區。
-
尺寸建議:淨寬 ≥ 3.2 m,可容納 180×200 cm 或 150×200 cm 雙人床,兩側保持 ≥600 mm 行走空間。
-
設計重點:置於安靜區,與公領域保持距離,提升隱私性。
2. 次臥室(2–3 間)
-
適用角色:兒少房、長輩房或客房。
-
尺寸建議:淨寬 ≥ 2.8–3.0 m,可放置 120–150 cm 床,並保留單側 ≥600 mm 行走距離。
-
規劃重點:靠近 共享次衛,使用更便利。
3. 多功能房(1 間)
-
可彈性作為 書房、保母房、興趣室,甚至臨時客房。
-
建議保留 對外窗 與基礎收納,方便日後轉換用途。
4. 彈性空間(+1)
-
靠近公區,平時可作 辦公區、健身房;
-
有客人時,能快速轉換為 臨時客臥。
臥室設計尺寸與動線參考
-
更衣區深度:1.6–2.0 m
-
衣櫃深度:600 mm(常見模數)
-
主動線:≥900 mm
-
次動線:≥700 mm
👉 小提醒:保持走道順暢,不僅提升居住體驗,也避免家具過度擁擠。
臥室分配的核心原則
-
隱私優先:主臥放最內側,兒少房彼此靠近,長者房靠近衛浴。
-
動線順暢:臥室入口不直面公領域,避免噪音干擾。
-
功能靈活:多功能房與彈性空間,隨家庭結構變化調整。
-
尺寸合宜:寬度不足的臥室,容易影響床位與收納配置。
衛浴數量與位置怎麼規劃?不塞車的完美公式
在五房或大型住宅設計中,衛浴數量與配置位置是影響居住舒適度與日常便利性的關鍵。
如果規劃不當,不僅容易「晨間塞車」,還會造成維護困難。
以下提供一套簡單的 衛浴配置公式與位置建議,幫助你打造最省摩擦的居家空間。
衛浴數量公式:每 2 房 1 衛 + 套衛 + 客用盥洗間
最常見且舒適的組合是:
-
主臥套衛(1 間)
-
次衛(2 間):可各自服務 2 間房,或 1 房 + 公用。
-
客用盥洗間(0.5 衛):僅設馬桶與洗手台,配置在公領域,避免客人進臥室使用。
📌 口訣:每 2 房 1 衛,再加主臥套衛與客用盥洗間。
👉 適用於五房格局,能有效避免高峰時段的衛浴塞車問題。
衛浴位置配置:集中設計更好用
-
集中濕區設計
-
衛浴背靠背設計,與 立管集中於濕區,能縮短管距、降低噪音、方便維修。
-
-
長者友善規劃
-
長者房旁建議配置一間 次衛,並設計 無門檻、止滑地磚與扶手,提升安全性。
-
-
晨間分流設計
-
雙門次衛 或走廊額外增設 獨立洗手台,能讓刷牙洗手與如廁同時進行,避免家庭成員排隊。
-
衛浴規劃的黃金原則
-
功能分流:主臥專屬,次臥共用,公區客用。
-
管線集中:減少維修成本與漏水風險。
-
長者與兒少優先:安全與便利要素先納入。
-
彈性應用:獨立
動線與尺度設計:好走才是好住的關鍵
在室內設計與裝潢規劃中,動線與尺度往往比豪華材質更影響居住舒適度。
只要把走道、家具間距與門窗位置設計得合理,不僅能提升生活便利性,還能讓空間看起來更大、更自在。
臥室規劃:床位與開門關係
-
門不正對床頭:避免壓迫感,也能保留隱私。
-
門寬 800–900 mm:符合人體尺度,搬運家具更方便。
-
避免門撞櫃:門扇開啟需留安全空間,確保動線順暢。
公區設計:串聯與留白
-
客餐廚一字型串聯:利用吧台作為緩衝與分區,讓動線自然流暢。
-
餐桌間距:餐桌與主要動線需保留 900–1100 mm,用餐與通行互不干擾。
玄關空間:日常管理核心
-
玄關深度:建議 1200–1500 mm,能同時容納換鞋、收納與過渡功能。
-
收納配置:鞋櫃、雨具位、雜物櫃缺一不可;家政櫃更可整合掃地機與吸塵器充電位置。
日常小確幸:沙發不靠牆
-
沙發背牆留縫:建議 100–200 mm,能減少牆面結露與黴點。
-
背幾機能:可藏線、加插座,甚至多出置物空間,讓客廳更實用。
5+1 房型設計三大情境配置:三代、雙薪、小宅都能對應
「5+1 房型」指五間主要臥室,加上一個彈性多功能空間。
不同家庭結構與生活模式,都能透過合理配置,達到舒適與高坪效。
以下提供三種常見方案,協助你找到最適合的版本。
A. 三代同堂版:照護與隱私並重
-
主臥套房(父母):置於住宅最內側,享受安靜與隱私。
-
長者房:靠近公區與衛浴,並搭配 無障礙次衛(止滑地面、無門檻、扶手)。
-
兒少房 ×2:相鄰配置,共享同一間次衛,方便使用。
-
+1 空間:可作保母房或照護人員值班室,保持家庭運作流暢。
👉 適合 三代同住 或有長者照護需求的家庭。
B. 雙薪家庭+小小孩版:工作與生活平衡
-
主臥套房:附更衣空間,提供父母休憩隱私。
-
兒少房 ×2:靠近主臥,方便照看年幼小孩。
-
+1 空間:設於客廳旁,作 可關門書房/辦公室,兼顧居家辦公與彈性客房。
-
額外配置:走廊外加 獨立洗手台,晨峰時段避免「排隊塞車」。
👉 適合 雙薪家庭、家有小小孩,需要兼顧育兒與居家工作的族群。
C. 自住+長期客房/居家工作版:彈性最高
-
主臥套房:完整私人空間。
-
次臥 ×2:一作兒少房,一作長期客房。
-
+1 空間:改為 多媒體室/會議室,也能隨需求變身客房。
-
客房位置:靠近次衛,方便訪客使用。
👉 適合 自住+長期招待親友,或需要專屬工作/影音空間的情境。
彈性思維:讓房間角色隨時間轉換
-
衣櫃設計:選用活動層架與掛軌,房間可從書房變兒少房,或從客房變工作室。
-
多功能性:不鎖死單一用途,讓房間能跟隨家庭生命週期靈活調整。
結論
5+1 房的本質不是「多幾間房」,而是把衝突降到最低、效率拉到最高:以公私分區定調、用每 2 房 1 衛 + 主臥套衛 + 客用 0.5 衛解塞車,再以走道尺度、收納與機電聲學收尾。
FAQ|常見問題
Q1:5+1 最少需要幾間衛浴?
建議至少 3 衛 + 0.5 衛(客用盥洗間)。低於此配比,晨晚高峰容易塞車。
Q2:「+1」放哪裡最實用?
靠近公區邊界最彈性:平日辦公、聚會臨時客房、考試期可獨立安靜。
Q3:長者房有哪些必做?
靠近次衛、無門檻、扶手、止滑地材、夜間足跡燈與緊急呼叫。
Q4:兒少房要預留什麼?
書桌照明、插座/網路位、衣櫃增高層板;青春期可改成兩房共用一衛 + 走廊洗手台。
Q5:噪音怎麼解?
臥室共牆做雙層板+吸音棉、門縫條;公區音源牆背面避免臥室床頭。
Q6:開放廚房會影響臥室氣味?
做外排油煙機 + 空調回風規劃;必要時改半開放滑門。
Q7:收納怎麼抓量?
以每人 2.5–3.5 m 淨長衣櫃為基準,再加亞麻櫃 + 家政櫃 + 儲物間。
Q8:Wi-Fi 在多房怎麼避免死角?
走廊與公區各放一顆 AP,弱電箱拉有線回程,臥室用網路孔補位。
►以下還可以帶您瞭解,目前室內設計還有哪些風格,一次帶您看透透!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追尋佗寂風的生活美學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極簡風的現代居家空間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古典風格的優雅與傳統之美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開啟工業風之個性美學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美式風格中的隨興獨特魅力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波西米亞風格的層次交織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日系風的低調與平靜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無印風的簡約自然純粹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地中海的浪漫海洋空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