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不追流行也好看:去風格化空間的長效美學與機能
發布日期:
風潮會退,但生活不會。去風格化的核心,是把注意力從「造型」移回比例、光線、材質與功能,用少量而精準的設計語彙,讓空間能隨生活轉換。
核心原則:先生活,再設計|居家空間的四大基準
在規劃居家設計時,最重要的不是追求華麗裝飾,而是讓生活習慣與動線先行。
以下四大基準,能幫助你在設計過程中保持平衡與舒適。
比例:空間關係先於裝飾
-
關鍵重點:牆、窗、櫃體與走道的比例先決定,再考慮顏色與材質。
-
應用案例:確保走道淨寬 ≥ 900 mm;櫃體深度與窗戶位置錯落,不干擾自然採光。
留白:降低視覺干擾
-
作用:過多裝飾會造成「訊噪」,適度留白能突顯光線與材質。
-
設計心法:避免牆面滿版收邊或重色,利用留白讓家更顯清爽。
一致:控制色階與細節
-
色彩原則:主要色階控制在 1–2 種,不宜過多。
-
細節搭配:金屬色、把手形式保持一致,讓整體氛圍更協調。
可變:固定中性,小物靈活
-
設計策略:大型固定物(櫃體、地板)選擇中性色;小物件與織品承擔季節與風格變化。
-
示例:透過靠枕、地毯或燈飾,靈活調整氛圍,而不需大幅翻修。
設計口訣
-
大中性:大面積選用中性色調。
-
小變化:小物件承擔風格變換。
-
線條簡:保持俐落線條,避免複雜裝飾。
-
收邊準:施工收邊精準,細節決定質感。
配色與材質設計指南|耐看不過時的黃金組合
在居家設計中,配色與材質的搭配決定了空間能否長久耐看。
抓住 70/20/10 的色彩結構,再搭配耐久材質,就能避免落入浮誇或快速老化的設計陷阱。
色彩結構:70/20/10 懶人公式
-
70% 底色:以霧面中性色為主,例如暖灰、燕麥、骨白,營造安定基調。
-
20% 主材:選擇木皮、石材或微水泥等低對比同色系,增加層次感。
-
10% 重點:搭配金屬(黑鈦、砂銀、香檳金三選一)、織品或藝術掛畫,點綴氛圍。
記得 避免超過三種主色同時並用,才能讓空間更簡潔耐看。
材質清單:耐久 × 易養護首選
牆面
-
低光澤乳膠漆:修補方便、不易反光。
-
礦物漆:透氣防霉、質感自然。
地面
-
木地板:建議挑選耐磨等級,提升壽命。
-
霧面石材/石英磚:止滑耐用,清潔更容易。
檯面
-
石英石 / 岩板:抗污、耐熱,最適合餐廚區。
門片與側板
-
PET / 美耐皿:耐污好清,CP 值高。
-
木皮+硬蠟油:溫潤有層次,但需定期保養。
五金
-
抽屜與鉸鍊建議選擇 承重 ≥35kg、帶阻尼回歸,耐用且安靜。
設計避坑:哪些組合容易過時?
-
大面積高亮材質:例如亮面石材+烤漆,容易顯髒且視覺壓迫。
-
重紋理全面鋪滿:大理石紋、木紋過度使用,短期吸睛,長期容易疲乏。
-
多種金屬色混搭:黑鈦+金+銀同時出現,畫面容易凌亂。
機能與收納設計指南|把雜亂隱藏,讓空間更有序
在居家設計中,收納策略與機能規劃 是決定空間是否整潔耐看的關鍵。
善用垂直收納、一體櫃配置,加上靈活的家具選擇,不僅能提升居住舒適度,也讓小宅更有彈性。
收納策略:從比例到分倉
垂直一體櫃設計
-
採用 頂天到地一體櫃,模組化設計以 600/450/300 mm 節距為基準,提升收納容量。
-
利用天花到地板的完整高度,把雜物完整收進櫃體中,避免灰塵堆積。
開放與封閉比例
-
開放 2:封閉 8 為黃金比例,展示區不超過 20%,避免雜亂。
-
常用展示品可集中於局部開放格,其他物品盡量封閉收納。
三分倉原則
-
玄關收納:鞋櫃與落塵區規劃。
-
清潔收納:吸塵器、拖把、清潔劑集中。
-
雜物收納:備品、工具與不常用物分倉,減少動線干擾。
工作與餐廚的收納設計
餐邊櫃
-
以 抽屜+拉籃 為主,便於餐具、桌布、餐具配件的分類。
-
檯面需保留 900–1100 mm 淨距,方便放置餐盤與小家電。
家務角與工作位
-
家務角設計成多功能空間,可整合熨燙、清潔用品收納。
-
書桌或工作位可利用抽屜搭配上方吊櫃,形成高效的工作收納系統。
小宅關鍵:靈活收納家具
-
可移動推車:適合廚房、工作間或餐邊,靈活度高。
-
折疊桌與摺疊椅:收納不佔空間,必要時快速展開。
-
透過 模組家具,可因應不同格局變化,避免搬家或改造時報廢。
照明設計指南|三層光影,打造高質感居家氛圍
在室內設計中,照明與光影規劃 不僅影響實用性,更是決定空間氣質的關鍵。
透過「三層光」搭配適當控制方式,就能兼顧 功能性、舒適度與氛圍感。
三層光的基礎概念
基礎光(Ambient Lighting)
-
均勻的間接光源或嵌燈設計
-
色溫建議 3000–3500K、顯色指數(CRI)≥90
-
提供日常生活必須的明亮度,避免空間陰暗
工作光(Task Lighting)
-
對應檯面、閱讀、書桌等特定區域
-
重點是「夠亮不刺眼」,燈具避免直射眩光
-
適合吊燈、檯燈、壁燈與可調角度燈具
氣氛光(Accent Lighting)
-
用於營造氛圍與層次,例如:壁洗燈、櫃內燈帶、夜間地洗燈
-
小光源、低亮度,讓空間更有層次與情境感
-
可結合智慧調光,讓氣氛依場景切換
配電與控制的設計要點
-
一路多場景:透過情境鍵或智慧燈控,快速切換模式(閱讀 / 用餐 / 睡前)。
-
夜間安靜模式:一鍵回到低亮度,避免夜晚過亮干擾睡眠。
-
避免燈海:燈具數量不求多,而是 精準配置,減少光污染與後續維修成本。
動線與家具配置指南|以人為中心的居家設計關鍵
在室內設計中,動線規劃與家具選擇 是決定居住舒適度的核心。
透過正確的尺度設計與適配家具,不僅能優化空間利用,更能打造長效且美觀的生活環境。
動線規劃基準:留足空間才舒適
走道與通行寬度
-
主要走道 ≥ 900 mm,保證單人通行順暢。
-
雙向通行 ≥ 1100–1200 mm,避免擁擠與碰撞。
家具周邊淨距
-
餐桌至背牆或櫃體 ≥ 900 mm,方便拉椅與出入。
-
沙發後走道 ≥ 800–900 mm,讓動線流暢不受阻。
這些數據都是以「人體舒適」為基準,兼顧實用性與安全性。
家具選擇:視覺通透 × 易於清潔
設計原則
-
低背沙發+細腿茶几:提升空間感與視覺通透度。
-
線條簡潔的桌椅與燈具:減少視覺干擾,空間更和諧。
-
色彩搭配:家具色系與櫃體保持一致或相鄰,營造整體感。
功能與美學兼顧
-
大型家具選有腳設計:便於清潔,延續美觀。
-
材質簡單耐用:選擇木、布、金屬等經典材質,減少過度裝飾。
可成長與可維修的室內設計指南|降低改造成本的關鍵策略
在室內設計與裝修規劃中,可成長性(Future Proof)與可維修性(Easy Maintenance) 是長期降低改造成本的核心。
透過模組化設計與智慧預留,不僅能延長居家壽命,也讓後續改造與維護更省心省錢。
預留與模組設計:給未來留彈性
-
牆內預留空管:方便未來新增電源、網路或照明,不必再大幅破牆施工。
-
多一組暗管插座:比臨時加延長線更安全,提升用電彈性。
-
燈位備份線頭:日後增加燈具或改智慧照明時能直接使用。
-
櫃體 32mm 孔距:常見系統櫃標準,層板可升降、模組靈活組合。
-
門片可單換:避免整組櫃體報廢,維修成本降到最低。
軟件承擔風格:降低硬裝成本
與其大動工程,不如透過軟件來創造風格變化:
-
抱枕 × 窗簾 × 地毯:每季替換一次,快速改變空間氛圍。
-
掛畫與端景:低成本更新視覺焦點。
-
家具小件:選擇靈活可移動的設計,能依需求重新搭配。
這樣能把 「結構固定 × 風格可變」 的原則落實到生活中。
維修便利:同規格五金更省事
-
五金統一品牌與規格:抽屜滑軌、鉸鍊、把手若統一採用同系列,維修時更容易找到零件。
-
常見零件替換快:單獨更換損壞部位,不需整組拆換,成本與時間都能大幅降低。
結論
去風格化不是放棄美,而是用比例、光線、材質與秩序建立長效美學;把收納與動線做扎實、配色材質低對比、燈光層次清楚、預留可成長彈性,十年後依然耐看好住。
少做改造、多做維護,你的家就會一直剛剛好。
FAQ|常見問題
Q1:去風格化會不會太無聊?
關鍵在觸感與光影。用低對比材質(布、木、礦物漆)+層次光,就能穩而不悶。
Q2:色彩可以一點亮色嗎?
可以,控制在10% 裝飾:抱枕、畫作、餐具即可;大型固定面仍維持中性。
Q3:租屋能做去風格化嗎?
用可移除塗料/壁紙、模組櫃、可移照明;避免動結構,退租好復原。
Q4:預算有限先做哪三件?
收納到位、照明分層、材質統一。三件完成,觀感與使用感已大升級。
Q5:與奶油風、無印風差別?
去風格化更中性與彈性,不綁定特定語彙;奶油/無印屬其中一種呈現法。
Q6:如何避免日後看膩?
固定面低存在感,把變化留給軟件;季節性更換織品與掛畫即可。
Q7:需要設計師嗎?
中小規模可按本文清單自做;牽涉動線重整、機電管線、結構建議由專業把關。
Q8:怎麼驗收最關鍵?
看對齊、收邊、光色一致與機能順手;文件齊備,後續維護才輕鬆。
►以下還可以帶您瞭解,目前室內設計還有哪些風格,一次帶您看透透!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追尋佗寂風的生活美學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極簡風的現代居家空間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古典風格的優雅與傳統之美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開啟工業風之個性美學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美式風格中的隨興獨特魅力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波西米亞風格的層次交織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日系風的低調與平靜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無印風的簡約自然純粹
延伸閱讀→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地中海的浪漫海洋空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