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人空間設計
    中島需要裝擋水板嗎?功能與美觀對室內設計裝潢的影響

    中島需要裝擋水板嗎?功能與美觀對室內設計裝潢的影響

    發布日期:

    開放式餐廚流行後,中島常同時扮演洗滌、備餐與吧台社交

    是否加裝擋水板,牽涉到濺水控制、清潔維護與視覺通透

    做對了,能讓中島更耐用、互動不尷尬;做錯了,變成突兀隔牆與藏汙納垢。

    以下用清單化標準,帶你在美觀與機能之間拿捏分寸。

    一、先判斷你需不需要:三分鐘快篩

    適合裝(至少符合 2 項)

    • 水槽近檯邊(≤8–10cm)或淺槽(≤180mm、高流量龍頭易濺
    • 家中有幼兒/長者、或吧台面常放 3C/文件
    • 中島背向公共區,不想被看到洗碗畫面
    • 檯面材質怕水滲(如木檯/膠合板基材)或背牆有插座需防濺

    可不裝(符合任兩項)

    • 槽深 200–220mm、有起泡器的龍頭、出水平穩
    • 檯邊內縮**≥6–8cm且做導水斜面/滴水鼻**
    • 玻璃洗碗機/檯下機承擔大多清洗工作
    • 注重視覺通透與吧台互動、洗滌量少
    口訣:先控濺(槽深/龍頭/檯邊)再談擋水

    二、常見擋水方案比較

    A. 低擋水條(5–15mm 高,石英石/金屬)

    • 優點:極隱形、防滲縫、易清理
    • 限制:對遠噴濺抑制有限
    • 適用:重視外觀且已做好控濺設計

    B. 中高擋水板(60–120mm 高,同材/HPL/不鏽鋼)

    • 優點:日常洗滌最實用、安裝穩定
    • 限制:微遮視線;需細緻封邊
    • 適用:家庭量大、吧台常用、背牆有插座

    C. 透明擋水(鋼化玻璃/壓克力,150–300mm)

    • 優點防濺強且保留通透感
    • 限制:指紋水痕明顯;壓克力耐刮較差
    • 適用:社交型中島、視線需求高

    D. 可拆/可收折擋水

    • 優點:彈性最高,清潔或拍照時可收
    • 限制:五金與穩定性要求高
    • 適用:偶爾大量洗滌、平時重視淨視覺

    三、材質怎麼選?

    同材上翻(石英石/人造石/實心面材)

    • 視覺完整、防滲佳;轉角以 R 角+矽利康收邊

    不鏽鋼(#304 霧面)

    • 耐水耐熱、工業感;建議做上緣折邊 5–10mm增強剛性

    鋼化玻璃(8–10mm)

    • 透明度高;邊緣需拋光+隱形夾固、考量眩光與指紋

    HPL/美耐板+防水基材

    • CP 值高;收邊與封邊是耐久關鍵
    避免大面積鏡面金屬(眩光高)與未封邊木芯(吸水膨潤)。

    四、尺寸與人因建議

    高度

    • 低擋水條:5–15mm(檯面防滲)
    • 中高擋水板60–120mm(日常防濺最均衡)
    • 透明擋水180–300mm(高效防濺仍可對話)

    厚度與退縮

    • 10–20mm;與檯邊齊平或內退 3–5mm,避免掃地/擦拭掛邊

    水槽位置

    • 後緣退縮 ≥60–80mm;槽深 200mm;龍頭配起泡器減濺
    檯面高 85–92cm;吧台高 100–105cm(成人站立友善)。

    五、施工與收邊細節

    接縫與密封

    • 界面清潔→底漆/底膠→矽利康填縫;轉角做R 便於擦拭

    固定方式

    • 石材用隱藏 L 片+結構膠;玻璃用夾具/槽鋁,預留3–5mm 伸縮

    電力與防護

    • 擋水板後方如有插座,採防濺盒 IP44;走線與管件不上檯面視線
    完工 48h 內避免大量沖水,讓膠體完成固化。

    六、清潔與保養

    日常

    • 濕抹+乾拭;玻璃配刮水器;每月檢查矽利康發黑即局部更新

    去汙

    • 水垢用柠檬酸/白醋稀釋;油汙用中性清潔劑;避免鋼刷刮傷

    結論

    有水槽的中島,擋水板不是必裝,但多半「值得裝」。槽深、退縮、龍頭已把濺水源頭控制後,選擇60–120mm 中高擋水180–300mm 透明擋水,能兼顧日常好用與視覺通透。

    材質與收邊做到位,既保護檯面與電力安全,也維持餐廚的開放互動感。

    FAQ

    Q1:只有 5–10mm 的擋水條夠嗎?

    可防「滲縫」但防濺有限。洗滌量大、槽淺或龍頭水柱強,建議升級60–120mm

    Q2:玻璃擋水會不會很難清?

    指紋明顯但一把刮水器即可;選8–10mm 鋼化玻璃+隱形夾具,每日 1 次濕抹乾拭。

    Q3:怕壓迫感怎麼辦?

    透明材同材上翻 60–80mm;把洗滌區吧台用餐區分開處理。

    Q4:木檯面一定要擋水嗎?

    高度建議至少 60–80mm,並做全周封油與滴水鼻,減少滲入膨潤風險。

    Q5:可以事後加裝嗎?

    多數材質可後加(玻璃夾具/金屬槽鋁或黏貼式);留意與既有插座/五金的距離與固著方式。

    Q6:家中常拍料理影片,擋水會擋畫面?

    可拆式透明擋水低擋水條+導水設計,拍攝時拆下,日常再裝回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►以下還可以帶您瞭解,目前室內設計還有哪些風格,一次帶您看透透!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追尋佗寂風的生活美學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極簡風的現代居家空間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古典風格的優雅與傳統之美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開啟工業風之個性美學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美式風格中的隨興獨特魅力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波西米亞風格的層次交織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日系風的低調與平靜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無印風的簡約自然純粹

    延伸閱讀→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地中海的浪漫海洋空間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狂賀!旅人空間設計粉絲專頁按讚數突破 18,000!

    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與肯定,我們將持續為你們帶來更多創意設計與優質服務,與你一起打造更美好的空間設計! 

    室內設計專欄  室內設計文章推薦   室內設計案例及文章 案例分享